引導式教育
有關引導式教育的文章 ─ 面對劇變中的時代 - 引導式教育二三事
有關引導式教育的文章 ─ 推行引導式教育的成功要素
香港耀能協會所採用的引導式教育原理,乃源自彼圖教授所倡議的教育體系,當中包括了以下三個主要概念 |
|
1. | 身體與心智為一體 以全人發展的觀念,整合教育與復康的服務模式。 |
2. | 以服務對象為本的教育與復康信念 一切程序的設計、施行,以至檢討,均以服務對象的需要為重心。 |
3. | 主動、自發的學習 透過誘發弱能人士內在的學習意欲,協助他們從功能失效發展至功能生效。 |
本會自八十年代引進彼圖教授的概念後,我們除不斷努力,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應用體系外,亦不斷留意國際上現代復康及公共管理的大勢,以及本港社會環境的變化,從而使本會倡導的引導式教育體系,得以具生命力,能不斷地按照機構內外環境的變遷,與時並進。本會關於「優質服務、全面優質管理與引導式教育」的文章2便是一個例子。以下是我們就去年國際及本港一些公共課題的檢視及回應: | |
(一) | 知識管理與引導式教育 隨著近年科技及知識以極高速發展,新的知識不斷湧現,社會、團體和個人在速度上無法跟得上的情況下,如何有系統地創造、分享、保存和應用知識,將知識變成造福社群的工具,是人類共同面對的課題;是社會、團體和個人能否提升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知識管理」成為全球企業與非政府機構的未來發展策略,是所有企業管理人員的共識。 檢視引導式教育的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引導員概念」就是一項「知識管理」的策略。在匈牙利彼圖學院,引導員的課程,融匯了教育理論、神經學、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人體力學,以致不同的復康概念。在實踐上,引導員同時扮演著傷殘人士的照顧者、訓練者、教育者、以及康復工作者的角色。彼圖教授透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匯一起,加上引導式教育原理,有系統地創造了新的知識,造福神經系統受損人士及動作機能失調者,不就是「知識管理」的一個成功例子嗎! 由於香港的服務環境有異於匈牙利,我們以貫通式專業團隊替代了引導員。在貫通式專業團隊中,不同專業的員工不單交流、分享各自的專業知識、理論和技巧,更強調互相學習、互相融和,以達致引導員效應;確保每個服務對象都可以享有一套一致及有延續性的服務。我們亦透過採納彼圖概念為員工提供在職培訓,協助不同專業的員工建立共同的服務理念,和共通的語言。經過多年實踐,我們已發展出一套配合香港服務環境的引導式教育模式,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本會出版的相關書籍。 |
(二) | 以引導式教育理念看香港教育改革建議 本港近年掀起了一連串教育改革的宏圖。教育統籌委員會於1999年9月發表了一份以「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教育改革建議文件。文件中所提及的五項改革原則中,包括了「學生為本」、「永不放棄」、「全方位學習」等等。而這些原則,正正與引導式教育一向所提倡的理念,不謀而合。 事實上,要達到「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教育理想,教育的目標就必須超越以傳遞知識、發掘潛能及社教化為重心的理念;而是以誘發學習者內在的學習意欲及動機,協助學習者建立自學的能力。因為前者代表了以課本為核心、教師主導、和社會需要為本的教育模式;而後者才是真真正正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實踐。教育工作的核心,主要在於透過施教者的誘導,配合環境及空間的安排,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使學習者從認識到了解自身的條件、志趣及需要,培養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為弱能人士的教育及復康工作上,本會的引導式教育體系多年來所倡議的,正正就是上述後者的一套理念。 「永不放棄」,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文件,就是:『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不會因篩選而堵塞繼續前進的機會。』換句話說,每一個學習階段的評估或評核,目的不應是篩選,標籤,甚至製造失敗。在本會的引導式教育體系內,我們非常重視跨部門評估工作。因此,我們的評估是採用貫通式團隊運作方式,定期為學習者的整體需要,發展方向和學習進度進行多角度評估,從而釐訂學習者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前進方向。所以,我們的評估並不以篩選為目的,而是一項策劃性,前瞻性的工作。我們主張以全人發展的觀念,為學習者不斷評估,透過整合教育與復康,協助學習者從功能失效,發展到功能生效,同時在過程中,使他們逐漸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永不放棄」則是我們每一個職員為達致上述主張而共同分享的工作信念之一。 「全方位學習」的原則,就是認為『學習應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通過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的全方位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按此原則,學習的過程不應局限在課室之內進行,學習的環境亦不單只是學校,學習的方式更應是多元化。引導式教育針對傷殘人士的全人發展需要,一向強調「一天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學習機會」的觀點,所以十分重視日程的安排。日程是指整天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在實踐上,施教者會按著每一個環節所能提供的學習機會,安排適當的學習內容,使學習變得生動及有意義。日程亦不單是在中心/學校/或工場的生活程序,更包括家庭生活的程序;因此,我們也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除與家長密切溝通外,我們亦推行家長培訓工作,使學習者的學習日程,有效地延續至家庭。因此,「全方位學習」的原則,是引導式教育所認同的。 |
(三) | 引導式教育與人口老化問題 隨著本港長者人口不斷增加,社會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變得迫切。根據政府資料,在一九九九年,60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4%,但到二零一六年,這個比例將佔總人口20%(即每五人當中,便有一名60歲以上的老人)。如何運用有限資源,達到政府「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政策目標,是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課題。本會作為一個社會服務機構,亦不例外。 事實上,大部份長者的照顧需要與復康工作有著密切的關係。可是本港安老服務與復康服務由於各自有其服務發展背景與歷史,兩者從服務政策、資源調配、服務安排等等,均人為地加以區分,令安老服務單位與復康服務單位各自為政,雙方的知識、經驗亦未能有效地交流、分享,更遑論管理。有見及此,本會早在一九九七年,便主動向余兆麒醫療基金申請撥款,發展一套以彼圖教授的概念為基礎的「老人服務全人復康模式」及藉著舉辦訓練課程,培訓從事老人服務的專業及非專業職員,以提升本港長者服務的效能。同年八月,本會得余兆麒醫療基金答允撥款近港幣一百廿萬元,贊助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 由於年老關係,大多長者的身體機能及認知能力均會逐漸衰退,甚至出現殘疾問題。較為常見而令一般護老者感到難於照顧的包括有柏金遜症患者、老人痴呆症患者,及半偏癱等。鑒於匈牙利彼圖學院及歐、澳等地的引導式教育推行者亦有將此復康及教育模式應用在長者服務中,成績裴然;因此,本會乃藉先導計劃,發展一套合乎本地文化及資源環境的「老人服務全人復康模式」,為面對本港人口老化問題作出貢獻。 經過接近三年在長者日間訓練中心及護理安老院的發展工作,我們在此欣喜報告,本會已累積了不少經驗。我們舉辦的課程亦廣泛受到從事老人服務的工作者歡迎。本會負責職員日後會將一些客觀成效評估及個案進展,以論文形式發表,至於具體工作報告,讀者可參閱本年報相關篇幅。 總括來說,近年隨著資訊發達,全球經濟已邁向一體化;現有政治、社會、及文化制度不斷受到衝擊,令我們面向一個急劇變化的新紀元。我們必須將引導式教育的原理及實踐方法,不斷與相關的新概念、新知識互相印證,兼容並蓄;將引導式教育的內涵不斷發展,繼往開來,以造福有需要的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