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服務
家長園地
同路人心聲: 一起走過的日子
我在兒子兩歲時發現他看來與其他小朋友有些不同,便帶他去看醫生。結果,醫生診斷他為智障、痙攣及聽覺障礙。起初真的很難接受這事實,尤其是當時,即四十多年前,當時社會觀念未開放,我們遭受了不少歧視眼光,例如帶兒子外出用膳,他吃得骯髒,別人總以好奇的眼光望著他,把他當作怪物般看待。
兒子自小在特殊學校讀書,起初上學時連鞋子也不懂穿,坐立也不平穩。幸好就在那時學校的社工鼓勵我堅強地面對困難,這給予我很大的支持。後來兒子獲安排轉到庇護工場接受服務,讓我可以過一些較輕鬆的日子 – 回想從前,一方面要忙於照顧兒子,一方面又要維持生計,唯有選擇做夜班工作,以便在日間接送他往返學校及處理其他家務,每天休息時間不多,日子實在要咬緊牙關才能熬得過去!
如何才能走過艱苦的日子?我認為找到一班同路人是很重要的。那時我認識了其他弱能兒童的家長,大家互相支持和鼓勵,要為自己的孩子好好地生存下去。再者,看著兒子慢慢地成長和進步,亦給了我很大的安慰。現在兒子十分孝順,也可以自行應付大部份的日常生活。他學習和工作都很認真,有時更會把言語治療師給予的家課練習至晚上。而在餘閒時,他更積極學習太極及到教堂崇拜。
我和丈夫及家人因照顧兒子而產生著共同的目標,令大家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時刻互相扶持去衝破困難。
後記
王媽媽在以往照顧兒子的數十年間,吃過不少苦頭;幸運地她能夠堅忍地面對困難,積極從兒子的成長和進步中感受快樂,亦懂得與家人及其他同路人互相支持和鼓勵,共同向著目標進發。盼望王媽媽的一家繼續堅強和積極地生活,亦冀望其他有弱能兒童的家庭都能互相扶持,一同跨過種種的難關。
同路人心聲: 活出精彩人生
孩子有大腦麻痺症,作為家長是否就要一生寸步不離的照顧孩子? 是否就必須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
香港耀能協會樂華宿舍舍友傅志輝先天患上大腦麻痺症,他的媽媽除了不辭勞苦地照顧他之外,更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
從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志輝媽媽都參與有關的義務工作,擴闊自己的生活圈子。現時志輝媽媽不但參與樂華宿舍家長會工作,定期參與宿舍不同的活動,更每天在香港紅十字會甘迺廸中心,協助該中心不少同樣患大腦麻痺症的學生學習:包括體育課堂、文字代筆、圖書館錄音等的工作。於假期期間,志輝媽媽更會為不同慈善機構的服務,例如參加籌款及照顧長者等義務工作。
志輝媽媽不但充實了自己的人生,她更希望能以身作則的把自己樂觀及積極的人生觀與眾人分享。透過不同的活動,志輝媽媽與很多家長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互相支持及勉勵,讓自己及身邊人都能以積極的態度過著更有意義及充實的生活。
最後在訪問結束前,志輝媽媽寄語各位讀者︰如果時間許可,都希望大家可以參與義務工作,更本著助人自助精神,令有需要人士生活更和諧愉快。